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校训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发布者:  时间:2025-03-18 16:30:56  浏览:

专业概况:软件工程专业2008年经教育厅备案,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并招生,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软件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招生。2014年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四个专业组建为“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专业集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秉承“基础为先、实践为本、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紧密契合软件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动态,课程体系全面覆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构建了包含代码审查、持续集成以及自动化测试在内的多层次的软件质量保障体系,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数智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理实结合、第一第二课堂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理论教学环节通过开设专业群基础课程及多层次软件质量保障体系下的前后端开发课程,系统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夯实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以“实验-实训-实习”三阶递进模式为框架,依托真实项目驱动,系统训练学生全栈开发的能力,并通过“3+1”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真实职场环境,深度融入企业工作流程与文化,确保专业技能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同时,通过参加双创项目、学科竞赛(“互联网+”“蓝桥杯”等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软件测试/移动应用开发方向的教师科研课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前沿技术敏感度,塑造兼具扎实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及创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全面赋能学生职业竞争力。

A5BC2

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两课系列课程)、体育、英语及应用能力等。

素质素养:创新创业素养、数字素养类活动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技能、人文素养与审美类课程等。

学科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专业教育课程:软件工程导论、算法设计与问题求解、软件测试技术与应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软件项目管理等。

专业实践:由独立设科类实验、综合设计类实践、校外综合类实践、毕设构成。

专业发展:由专业拓展模块(计算机视觉及应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及职业发展模块(产教融合课程方向、轻量级框架及技术方向、前端框架技术方向、学术发展方向等)。

1D965

就业前景: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前端、后端、移动端开发)、软件测试工程师(自动化测试、智能测试用例生成)、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与分布式架构)、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学习模型开发)、数据科学家(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智能家居)及项目管理(技术统筹与团队协作)和数据库管理(企业数据优化)等方向,行业薪资优势显著。

FB67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