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图书馆

成年人过儿童节,没什么好害羞的

发布日期:2021-05-31    浏览次数:

成年人过儿童节,没什么好害羞的

国馆 国馆文化

 现代人从不缺鸡汤,只缺孩子气


开始文章之前,先提前祝你儿童节快乐。

别怀疑,就是你,谁曾经还不是个孩子呢?

知乎上就有人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

比如有的人,会在这天卖萌索要礼物,或者出去吃个大餐,然后在朋友圈里圆满一下儿童节的“仪式感”。

再比如有的人,会悄咪咪给自己买一根棒棒糖,或者一支雪糕,偷偷回味一下童年的滋味……

网友@麦三姆说:“我每年儿童节有一个习惯,就是必吃一份麦当劳儿童餐,只为玩具。文艺点说叫情怀,粗俗点的说图乐,装逼点嘛就是怀旧了。”


你看,无论情怀、图乐,还是怀旧,儿童节说到底不过是个由头。

一个让成年人,心安理得地怀念童年、回味童真的由头。

 


 

我们之所以怀念童年,是因为童年生活很美好吗?


倒也未必。


我的家乡,20年前还是一个破落不堪的小山村。很多人住的是墙壁斑驳的老瓦房,家里没有冰箱、没有电视、没有空调,更不用说电脑,那是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东西。

我小时候的儿童节,也挺没劲的。当天下午,学校会开个联欢会,主要流程是“讲话”,中间穿插着一两个小节目。

校长讲完,主任讲;主任讲完,老师讲。老师讲完,基本也就散会了。

那些年里他们讲了什么,我也都记不起了,只记得那天总是很热很闷,开心的是可以少上半天课。

到如今,家家户户盖了新房,该有的家具家私一样不落,生活条件比20年前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但我还是会很想念从前,尤其是儿童节这天。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长大;等真长大了,却又开始怀念童年。

你说是为什么?从前的生活明明那么穷,那么枯燥,却又总能让人牵肠挂肚。

或许正如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所说:“从心理学角度看,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是因为成人世界里的快乐不容易得到,而童年的快乐最简单,容易得到,所以让人格外难忘。”

成年人过儿童节,不是儿童节有多美好,只是成年生活太累人了。

此前曾有报道表明,近七成的上班族,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情感解渴"和"精神休闲"。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斥着996和内卷,还有高昂的房价、职场的倾轧。

这些东西,当你身为儿童时不会发现,父母会替你承担。

直到你真正长大,才会直面一些惨淡的境遇,一些让人失落的真相。

就像巴尔扎克写在《欧也妮·葛朗台》里的一句话:“世上没有哪一种幸福,不是靠天真无知而来的。”


我们怀念童年,怀念的就是那一份懵懂无知,却轻而易举的快乐。

而成年人的快乐,总是奢侈的,生活里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蝇营狗苟。


多少有些残忍,但这就是事实。

所以,成年人过儿童节,其实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手段,用无忧无虑的“儿童心态”,短暂逃离现实生活,以消解当下生活的沉重压力。

这里面也多多少少藏着一些补偿心理,毕竟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很快乐,有些童年的阴影与遗憾,需要自己去弥补,用一个“节”来解一个“结”。

所以,成年人过儿童节,真没什么好害羞的。

毕竟生活已经很苦了,我们需要有点“孩子气”,去治愈所有的不如意。

什么叫“孩子气”?

 

我想引用《小王子》里的一句话:“只有孩子们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他们花时间在一个破布娃娃身上,于是这个布娃娃就变得很重要,如果有人夺走,他们就会哭。”

你看,孩子们在乎的不是布娃娃值多少钱,而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都更有价值。

一个人在衡量事物时,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值多少钱。

这,就是孩子气,也是一种真性情。

许多大人之所以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儿时曾经拥有的真性情。

孩子气,是现代人极度稀缺的一种能力。

因为我们,往往越长大,就越追求“价值”。

比如当你还是孩子时,坐火车会鼻子贴着车窗,惊奇地看着沿途的风景。

而等到有一天,你不再关注窗外的风景,而是紧盯着手手表,焦虑地等着目的地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了。

大人的世界里,很多东西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比如社交,要分有效和无效;而孩子,只论喜欢与不喜欢。

比如情绪,要分合理和不合理;而孩子,只管开心与不开心。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大人会跟朋友说:“找个时间一起吃饭,我们再联络……”

而真相是,他们往往再也不会联络。

你看,人总是越长大,就越克制;越世故,就越虚伪。

所以当我们怀念童年,怀念的也是那一份真实与率性。

想想从前的日子多漫长,时而看看蚂蚁、看看云,时而又在溪边奔跑、上树掏鸟蛋……做完那么多快乐的事情,一天都还没过完。

而大人的世界总是很匆忙,也很无聊。时间仿佛被人拧上了发条,总在不知不觉间倏忽而逝。

毕竟整个社会,都在催促我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跨越阶层、改变命运……

所以你会看到,哪怕无需刻意驱使,也会有大把大把的人主动内卷。

所以我说,现代人从不缺鸡汤,只缺孩子气。

毕竟人人都被推着走,谁也没有时间放慢脚步。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我从来不曾长大,但我从未停止成长。

这是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冯小刚在《朗读者》节目上,也引用过这句话。

活得像个孩子,大概就是对一个人最美好的评价。

因为只有像个孩子,才能真正活得简单、纯粹,而且像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来,“童话大王”郑渊洁能频频出圈的原因所在。

“童心不死”四个字,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有网友向他讨教情感问题:“买饭时对一个男生心动了怎么办?"

他说:"如果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心动,请立即行动。如果买饭时经常会对不同的人心动,可以忽视他。”

有人因学业而烦恼:“成绩不好上了大专该做些什么?”

他拿自己开刀,安慰道:“我如果有大专学历就好了。我只有小学学历,还是肄业。”

你看这些问题,大都无关紧要,他完全可以搪塞敷衍过去,但他的回复却总是显得格外的可爱与认真。

在他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着一股“孩子气”,让他始终可爱,始终如一。

他说:“我宁愿童书再无市场,也不愿祝没有缘分的人勉强进入婚姻。与其同床异梦、生不如死,不如孤独求败、傲视群芳!”

他还说:“不管年纪多大,心中都有童话。”

要知道他这一生,早早辍学,当过兵,进过工厂,好不容易走上写作道路,还一度被“封杀”,吃过的苦头不比任何人少。

可他就是靠着与生俱来的那一股“孩子气”,一步一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童话大王”。

曾经的小读者们长大后,再一次沦陷在他所创造的童话里。

不知多少人,在郑渊洁的一字一句里,得到了温柔与治愈。

孩子气这种东西,很宝贵。

它是一种真诚,不世俗、不世故的坦荡;也是一种豁达,一种对生活保持热情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是生命最初的馈赠,也是最接近人生本质的东西。

如周国平所说:“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有一份通透与豁达。”

孩子气,才是我们治愈生活最好的药。

也许这一生,我们注定要走向复杂,但还是请你尽量保护好生命里的单纯。

哪怕只在这一天,也请允许自己“幼稚”一回。

因为幼稚,不是成熟的反面,肤浅才是。

 

杨绛在《我们仨》里,记载了一个片段:

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钟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我走进阿圆的卧房一看究竟……  

 
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阿圆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钟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  

你看这一家子,多幼稚,又多可爱。

但如果你知道,此时的钱钟书84岁,女儿也已经54岁。

也许你会更明白,这些看似幼稚的举动,恰恰是成熟的最高等级。

比如有这么一个人,常常在街巷里四处搜罗大石榴、大梨,只为和同事的孩子比赛,看谁的石榴和梨最大。

比输了,就把大石榴、大梨送给小朋友,然后接着再去买。

尽管常常比输,但是他乐此不疲。

这个人,是被誉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的金岳霖先生,曾于西南联大任教,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等,都是他的知己好友。

还有一个人,家里有一个贵重的古董挂钟,但是他嫌它太古板。

于是他把钟拆了,用颜料把钟面涂成天蓝色,画上一丛绿柳,又剪了两只黑色的小燕子,糊在长短针的针头上。

就这样,一个贵重的古董挂钟,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动物挂钟。

这个人,是丰子恺,近现代最知名的一代艺术大师。

你看,这种“孩子气”的幼稚,多动人。

就像罗大佑在《童年》里唱道:“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歌词越简单朴素,就越容易戳动人心。

人生亦是如此,简单的总是难得,最初的总是最美。

所以人越长大,往往就越怀念童年。因为那时幼稚,所以天真,所以美好。

真正的成熟,其实就是保管好你的天真和童心,换一种方式幼稚。

多希望当你已经是大人甚至老人模样,但你内心依然住着那个幼稚的小孩。

而不是罗曼·罗兰所说的,20岁就已经死去,直到80岁才埋葬。

 

最后,我想和你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第一,真实,永远比完美更重要。

陈奕迅有一首歌叫《baby song》,我一直都很喜欢

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么唱的


 

“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
你该怎样对待世界,
或者它该怎对你,
要跟现在一样随心。”
——《baby song》

 


这世上不会有真正完美的人,能活得真实且是自己,就是一种天大的本事。

第二,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如木心所说:“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经历过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够将内心与这个世界进行剥离。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

风雨中像个大人,阳光下是个孩子;世事洞穿,而天真不泯。

这是我能想到的,一个人最高级的魅力。

第三,幼稚不是知道得少,而在于坚守得多。

比如朴树。

20年前,朴树大火后,春晚节目组邀请他去唱歌。

朴树不愿意,说:“特烦这类主旋律。”

朋友劝他:“烦,才要去。你得去占领这个阵地,让它有点年轻人的东西。”

朴树一想倒也有理,也就同意了。可到了彩排时,他又后悔了,因为要假唱。

于是,他转身就走,只留下一句“我做不到”。

以大众的眼光来看,这就叫幼稚。

但也正是这个幼稚的人,曾一次性捐了20万,在河北某贫困县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但他拒绝公开,更不许用他名字命名。

他很有钱吗?也不是,他穷得很,成名多年也一直是租房住,甚至连好友的医药费都支付不起。

但他始终坚持:“我是一个歌手,我就老老实实写我的歌,老老实实唱我的歌。”

你看这种幼稚,多难得?

社会复杂,我们都难免被裹挟其中。但有人选择坚守,不苟且、不妥协,心怀善意、恪守原则,便是一种难得的高贵。

无论你我,或许都需要有这么一点幼稚,去抵御生活的种种艰难。

最后,点个“在看”,愿你快乐,不止六一,不止现在。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