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教学活动
  • 图片:
  • 供稿:韩保强
  • 审稿:王南萍 邓检予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布时间:2024-09-23
  •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精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活动引向深入,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思政课堂搬到了桂林博物馆,为2024级自动化专业的大一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这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由三个篇章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结合“漓水春秋”“瀚墨华章”等展厅的陈列为学生进行了授课。何亚慧老师以“悠久历史,山水宝地”为主题,结合展厅陈列为学生们讲述了桂林的历史人文风貌,激发了学生们爱国爱桂的赤诚热情;崔怡欣老师以“红色土地-不屈的精神”为主题,结合革命文物为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桂林土地上的“湘江战役”故事和红军向死而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给学生心理种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种子;任海艳老师以“不忘历史,工业报国”为主题,结合图片史料为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桂林大地上人们接续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感人故事,为学生打上了学好本领投身工业强国建设的底色。



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之间,教师边走边讲,学生边听边看,历史文物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而生动的教学媒介,师生在具象的教学场景中实现了更为有效的教学沟通,不仅让学生在探索桂林悠久历史与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厚植爱国情怀,还强化了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作为我校“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又一实践创新亮点,成功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更将厚重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思政教育相结合,为学生们呈现了生动、深刻且富有感染力的课程。这一创新实践,为我校“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也为未来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Baidu
sogou